2012-08-07

For moviegoers:誠品電影講堂

| |


      
影癡的夏令營!


  隨著尾聲的來到,一堂比一堂更嚇人(隱晦的褒意)。上星期五整整兩個小時我真是下巴都闔不起來了,什麼樣的人能夠堅持拍紀綠片十幾年儘管一直被它傷害啊?

  6/08-8/10,十個星期五晚上和十位導演面對面。術語技巧放在旁邊,聽見他們的哲學以及如何將其化為電影語言。講師、訪問者是很會接俏皮話的聞天祥老師,他儼然是台人體電影史,什麼年代都記得。

  一連上了七堂課下來,有趣的是可以從座位的使用率去推斷導演的名氣,然而那絕對不等於作品的好壞與否。最令我震撼的幾堂課算不上熱門,但導演的氣度和他的作品刻在我腦海最深。

  有新銳導演如林書宇,資深影人如張艾嘉。每堂課都從自身的成長背景開始帶、到第一部作品、乃至現階段的動態。如果你是台灣電影的門外漢如我,參加該講座是一個很取巧的方法把自己帶進這個領域,將每個導演的年代連接起來,差不多就是台灣電影的近代歷史過程了,而且紮實。

  有時候老師會挑出幾個電影片段和導演討論,為什麼會這樣安排這一幕的構圖?這個劇本是怎麼寫出來的?還有帶出一些電影背後的想法和趣事(當然還有八卦)。訪談前會先播放給我們看--不得不稱讚誠品的影音設備真好--這又是一個很方便我入門的小地方,因為老師會挑出來代表這個段落有可看性。我之前很堅持每次上課前都要把導演的代表作品看過一遍,以為這樣上起課來感受會比較深;現在認為上完課後再找出印象深刻的作品來看也未嘗是不行的。

  每堂課有各自的氣氛,端看導演的個性及作品主題。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又是另一種趣味,像魏德聖面對老師問他"當初為什麼會用這種角度拍攝"吐出一句:「痾…就覺得這樣拍起來很好看」看的到電影人天生的直覺;又如陳芯宜在《流浪神狗人》中取了一個只有四分之三入鏡的佛頭的景,刻意營造一種神像的冷漠,也讓我很佩服導演的設計,觀賞當下我真的打從心底覺得佛像空洞。

  另外,這次的講堂改變我很多固有的偏見。有時候我會因為過度的宣傳、文案的矯情(真的很難搞欸)、大眾的一頭熱甚至是對選角的反感而對電影排斥,但親睹導演的風度後反而會開始冷靜的欣賞這些作品。有些在影片中一晃而過的情節也因為上課被拿出來討論才知道原來好多細心藏在裏頭。有時候電影不是那麼簡單想賺錢,它可能是導演抱著最後一部的心情拚出來的(這段我要再想想怎麼修,唸起來好無聊)。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作為寫給別人看的文章不夠好看,寫給自己留作紀念卻很夠了。不過總要開始動筆寫才會越寫越好,下次再改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8 魏德聖──沈潛到爆發的本土奇蹟
《七月天》、《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

6/15 張作驥──銜接新電影之外的魔幻魅力
《忠仔》、《黑暗之光》、《美麗時光》、《當愛來的時候》

6/22 林書宇──後青春期的騷動及合拍時代的來臨
《海巡尖兵》、《九降風》、《星空》

6/30 張艾嘉──不作完美女人,寧作完全電影人
《最愛》、《少女小漁》、《心動》、《20 30 40》

7/06 陳芯宜──在底層邊緣,和迷路的靈魂對話
《我叫阿銘啊》、《流浪神狗人》、《昨日的記憶》

7/13 楊雅喆──從電視到電影,從男孩到男友
《違章天堂》、《囧男孩》、《女朋友。男朋友》

7/20 楊力州──真的假不了?紀錄片的教義與原罪
《我愛080》、《奇蹟的夏天》、《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

 7/27 林育賢──從蘭陽平原翻到台北西門町,哪裡才是出口?
《翻滾吧!男孩》、《六號出口》、《翻滾吧!阿信》

 8/03 鍾孟宏──廣告/電影、導演/攝影、善/惡的雙重奏
《醫生》、《停車》、《第四張畫》

 8/10 神秘嘉賓
 賣個關子,即期揭曉,敬請期待!(是鈕承澤啦)
 
Twitter Facebook Dribbble Tumblr Last FM Flickr Behance